“比特币的工作可以做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被我国明确的监管政策一锤定音:无论是上游的矿机销售、中游的挖矿运维,还是下游的交易撮合、技术支持,所有与比特币相关的工作均属非法金融活动范畴,不仅无任何合规空间,还可能面临民事追责甚至刑事处罚,所谓 “行业岗位” 本质是法律红线外的风险陷阱。
比特币产业链上的各类 “工作”,早已被法律全面禁止。从产业环节看,常见的比特币相关工作可分为三类,但均触碰监管底线:一是挖矿及配套服务,包括矿机销售、矿场运维、算力租赁等。我国早在 2021 年就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明确严禁增量项目、清退存量项目。2025 年广州法院判决显示,中国公民即便赴境外从事矿机交易,合同仍因 “违背公序良俗” 被认定无效,102.4 万元货款无法追回,这意味着此类工作从根源上不被法律认可。二是交易相关服务,如交易所客服、交易撮合、虚拟货币兑换等。十部委明确规定,这些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依法取缔,2025 年鄂州法院审理的案件中,34 名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从业者因诈骗罪获刑,涉案金额达 4.6 亿元。三是技术支持类,包括为虚拟货币项目开发钱包、维护交易系统等,即便不直接参与交易,为非法活动提供技术服务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
这类 “工作” 不仅面临法律追责,还暗藏多重财产与职业风险。对从业者而言,首要风险是 “民事行为无效,权益无保障”。嘉禾县法院曾审理一起矿机销售合同纠纷,原告因从事比特币矿机交易,即便被拖欠货款也因合同无效无法追回损失,类似地,挖矿运维人员被拖欠工资、算力租赁方卷款跑路等情况,均因工作本身非法难以通过法律维权。更严重的是刑事风险,若参与诈骗、传销等衍生犯罪,将面临严厉刑罚 —— 前述鄂州案件中,从平台技术人员到基层代理,34 人分别被判处三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此外,从业者还可能卷入洗钱、非法外汇交易等犯罪活动,2024 年最高法明确指出,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结算、营销宣传等服务,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即便宣称 “境外岗位”“技术中立”,也无法规避法律风险。部分不法分子以 “新加坡办公”“纯技术开发” 为噱头招聘,实则企图规避监管,但司法实践早已明确:中国公民从事境外虚拟货币相关工作,若涉及我国金融安全与公共利益,仍适用中国法律追责。2021 年十部委通知特别强调,境外交易所的境内工作人员及提供服务者,均需依法承担责任,这意味着 “境外工作” 的幌子根本无法成为免责理由。而所谓 “技术中立” 更是误区,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与直接参与犯罪的法律后果无异。
辨别比特币相关 “工作” 的骗局与风险,需紧扣两个核心原则:一看业务本质,只要工作内容与比特币的生产、交易、流通相关,无论包装成 “技术岗”“销售岗” 还是 “运维岗”,均属非法;二查法律依据,我国从未批准任何虚拟货币相关经营活动,宣称 “合规备案” 的招聘信息必是虚假。更重要的是,需牢记监管底线: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在我国无任何合法空间,任何参与此类工作的行为,都是在拿个人财产与职业前途冒险。
综上,比特币的工作不仅 “不可以做”,更属于法律明确禁止的非法活动。所谓 “行业岗位” 不过是非法金融活动的伪装,从业者既要面临法律追责,又要承受财产损失风险。对求职者而言,与其纠结 “岗位是否靠谱”,不如认清现实:远离所有比特币相关工作,选择合法合规的职业方向,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唯一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