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母币和子币” 的概念走红,实为不法分子借去中心化金融噱头设计的收割骗局。这类被宣称存在 “层级衍生关系” 的虚拟货币,本质是脱离真实价值的空气币,其母子币架构更是传销与诈骗的载体,在我国境内,相关交易与推广均属非法金融活动,需从概念本质、炒作套路与法律后果三方面彻底厘清。
首先必须明确:DeFi 领域本无官方 “母币子币” 定义,相关概念全是骗子的技术包装。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核心是基于智能合约的金融服务,而 “母币子币” 是不法分子盗用数字人民币母子钱包的层级管理概念虚构的话术。所谓 “母币” 多是骗子自创的平台代币,宣称拥有 “生态控制权”;“子币” 则是衍生的空气币,号称可通过母币 “质押挖矿” 生成。但与比特币、以太币等有底层技术支撑的代币不同,这些母子币均无真实应用场景,更未在公链流通,完全符合最高检通报的 “无实体项目支撑的虚拟货币” 特征。
“DeFi 母币子币” 已形成成熟的传销诈骗链条,套路与多地案例高度吻合。最典型的是 “质押生息 + 拉新返利” 模式:骗子要求用户用 USDT 等兑换母币,质押后 “自动生成子币”,宣称 “子币上线即涨 10 倍”,但提现需满足 “发展 3 名下线” 的条件,与 “第二地球” 平台用 SET 币绑定充能舱拉人头的传销模式如出一辙。更隐蔽的是 “生态升级骗局”,先炒作母币价格吸引入场,再宣布 “母币拆分生子币”,要求用户加资兑换,实则是 “拉高出货” 的升级版,与深圳 H 交易所操纵 U 币价格收割 2.2 亿元的套路本质一致。这些套路的核心,都是利用母子币的层级关系制造 “裂变收益” 假象,本质是传销与诈骗的结合体。
境内参与 DeFi 母币子币相关活动,将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毁灭。法律层面,2021 年十部委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而母子币的推广模式已涉嫌传销犯罪 ——“第二地球” 案中,7 万参与者、1302 层级的规模,最终 4 名主犯被判处五年六个月至六年有期徒刑。司法实践中,即便未直接拉新,为这类项目提供资金结算、宣传推广的行为,也可能触犯帮信罪或非法经营罪。财产层面,母子币的价格完全由骗子操纵,一旦完成收割就会 “归零”:深圳 H 交易所的 U 币从 1.31 元暴跌至零,近 1500 名投资者血本无归;更遑论平台跑路风险,2025 年多起案件显示,骗子卷走质押资金后失联,用户既无母币收益,本金也无法追回。
综上,“DeFi 母币和子币” 是彻头彻尾的诈骗话术,背后全是传销陷阱与非法敛财。对境内用户而言,需认清其非法本质,坚决不参与任何母子币交易与推广,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发现相关线索可拨打 96110 反诈专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