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工稳定币合法吗” 的追问,直指虚拟货币骗局的典型迷惑性 —— 打着 “稳定” 旗号的代币,实则是规避监管的非法金融工具。在我国境内,所谓 “超工稳定币” 的发行、交易及相关推广活动均属违法,其 “价值稳定” 的伪装下暗藏多重诈骗陷阱,需从法律定性、运作套路与风险后果三方面彻底厘清。
首先必须明确:超工稳定币在境内无任何合法性,属非法金融活动载体。稳定币虽名义上锚定法定货币或实体资产以维持价值稳定,但我国 2021 年十部委通知早已明确,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境外平台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违法。超工稳定币作为无官方备案的虚拟代币,既未接入法定货币清算体系,也无真实资产储备背书,其宣称的 “与美元 1:1 锚定” 纯属虚构 —— 这类代币与多地曝光的虚假稳定币一致,本质是不法分子自创的 “空气币”,完全不符合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等合规框架中 “储备资产透明、接受持牌监管” 的核心要求。
超工稳定币已形成 “稳定伪装 + 收割跑路” 的成熟诈骗链条,套路与权威警示高度吻合。最典型的是 “虚假锚定陷阱”,骗子伪造银行存款证明、第三方审计报告,宣称超工稳定币有足额资产背书,却以 “商业机密” 为由拒绝公开储备细节,这与惠州警方侦破的稳定币骗局如出一辙 —— 该案中虚假代币伪造合规文件,最终导致超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更隐蔽的是 “高收益诱导陷阱”:以 “流动性挖矿”“质押返利” 名义承诺年化 300% 的收益,通过小额返利制造获利假象,再以 “拉人头得奖励” 的传销模式扩张,这正是全国党媒平台警示的非法集资新套路,依靠新投资者资金兑付旧账,资金链断裂即跑路。
参与超工稳定币相关活动,将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毁灭。法律层面,十部委通知明确虚拟货币交易民事行为无效,损失需自行承担;若参与推广、资金结算,更可能触犯帮信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河南、浙江等地监管部门已强调,此类活动极易演变为金融诈骗,参与者需承担法律责任。财产层面,风险早已实证:虚假稳定币在敛财后常以 “系统升级” 为由暂停提现,随后关闭平台转移资产,涉案资金通过虚拟货币洗白,追回难度极大;即便未直接跑路,其价格也会被操纵暴跌,与 “稳赚不赔” 的宣传形成鲜明反差。
综上,超工稳定币是彻头彻尾的非法诈骗工具。对境内用户而言,认清其 “稳定噱头下的非法本质”,坚决不参与、不传播,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选择。发现相关线索可拨打 96110 反诈专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