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量子币有哪些?加密货币的新防线
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加密货币所依赖的加密算法,如 RSA 和椭圆曲线密码学(ECC),面临着被量子计算机快速破解的严峻风险。在此背景下,抗量子币应运而生,成为加密货币领域应对未来挑战的新防线。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抗量子币。
- QRL(Quantum Resistant Ledger):QRL 致力于打造抗量子区块链,采用了 XMSS(扩展 Merkle 签名方案)技术,这是一种基于哈希的签名算法。哈希函数的单向性使得即便在量子计算环境中,其安全性依然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该技术,QRL 为区块链网络和数字资产提供了抵御量子计算攻击的能力,确保交易和数据的长期安全,为加密货币在量子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路径。
- IOTA:IOTA 运用 “后量子签名” 研究成果,积极提升其分布式账本的抗量子能力。具体而言,它采用了 Winternitz 一次性签名方案(WOTS),这一方案属于后量子方法。通过这一技术手段,IOTA 增强了基于 Tangle 的网络安全性,有效抵御潜在的量子攻击,使得在量子计算威胁日益逼近的情况下,其分布式账本系统依然能够稳定运行,保障用户的资产安全与交易可靠性。
- Algorand:Algorand 在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计划在未来版本中引入抗量子签名方案。Algorand 一直以高效、安全的区块链技术著称,其引入抗量子签名方案的举措,显示了项目团队对量子计算威胁的前瞻性认识。通过这一计划,Algorand 有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在未来量子计算时代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务,确保数字资产交易的安全与稳定。
- RAQcoin:RAQcoin 的前身为 ABCMint 公链,由丁津泰团队于 2018 年在瑞士启动。它是全球首个将多变量多项式密码(Multivariate Polynomial Cryptography)投入实践的区块链项目。在 2022 年,ABCMint 公链升级为 Raqcoin 公链,技术架构实现进一步优化,采用了 Rainbow 和 UOV 双抗量子算法。其中,UOV 算法已通过 NIST 附加轮第二轮评审,有望在 2025 年成为 NIST 标准算法。RAQcoin 还运用了丁教授发明的 “邮政编码算法” 等专利技术,将传统抗量子签名密钥从 1.2MB 压缩至 1.8KB,极大提升了效率。自上线以来,Raqcoin 网络已连续稳定运行超 500 天,日均处理交易量突破 12 万笔,成功抵御了包括 Shor 算法在内的多种量子攻击模拟测试,并通过了欧盟量子安全认证(QSC - 2024),用实际运行成果证明了其强大的抗量子能力。
- Naoris Protocol(NAORIS):作为首个融合后量子密码学与 Swarm AI 的分布式安全协议,Naoris Protocol 旨在解决量子计算对传统加密体系的威胁。它通过 Sub-Zero Layer 架构,为 Web2 和 Web3 提供无缝兼容的安全基础设施,已获得 NIST、北约等机构的技术认可。2025 年 7 月 31 日,NAORIS 登陆 Binance Alpha 平台,并同步推出 NAORIS/USDT 永续合约。在 2025 年,其测试网处理超 1 亿笔抗量子交易,成功防御 4.74 亿次威胁,节点数突破 106 万,生态活跃度极高,展现出在抗量子加密领域的重要实践价值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