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比特币交易炒作活动盛行,给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中国对这类交易活动予以坚决禁止。
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其发行并非由货币当局主导,缺乏国家信用支撑,价值波动毫无规律可循。在市场中,比特币价格常常短时间内大幅涨跌,如 2021 年 4 月比特币曾触及历史高点,随后价格一路跳水,让众多投资者遭受重创。这种暴涨暴跌的特性,使其难以承担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货币职能,只能沦为投机工具。
从金融体系角度看,比特币交易扰乱了正常秩序。大量资金流入比特币交易领域,造成资金空转,脱离实体经济,影响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一些企业本应将资金投入生产研发,却因比特币交易的高收益诱惑,将资金用于炒币,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受阻。而且,比特币交易的匿名性与去中心化特点,使其成为洗钱、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不法分子利用比特币交易难以追踪资金流向的特性,大肆进行非法资金转移,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安全。
中国对禁止比特币交易态度明确,政策持续收紧。早在 2013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就发布通知,明确比特币为 “网络虚拟商品”,不是法定货币。2017 年 9 月 4 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全面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要求已完成发行的项目退回资金,严禁任何代币交易平台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的兑换业务,内地多家比特币交易平台随后陆续停止交易业务。2021 年,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再次抬头,9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在监管执行方面,各部门协同发力。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比特币交易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和清算结算等服务,一旦发现相关违法违规线索需及时报告。互联网企业禁止为比特币交易提供网络经营场所、营销宣传等服务,网信和电信主管部门依据线索依法关闭涉比特币交易的网站和应用程序。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把控市场主体登记,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严禁出现与虚拟货币相关字样,并加强涉虚拟货币广告监管。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利用比特币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尽管中国禁止比特币交易,但仍有部分投资者试图通过境外交易平台或地下钱庄等途径参与。这些行为不仅面临法律风险,一旦交易平台出现跑路、技术故障或遭受黑客攻击等问题,投资者资产将血本无归。如一些境外小型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因缺乏有效监管,常出现用户资产被盗、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等情况,投资者维权艰难。
中国禁止比特币交易是基于维护金融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量。投资者应充分认清比特币交易的风险与非法性,远离此类交易,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