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货币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探寻下一个最具潜力的币种,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当前,稳定币正凭借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稳定币诞生的初衷,是为解决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成为连接现实世界货币与 Web3 世界的重要工具。用户将法币存入发行方,发行方按 1:1 比例发行对应的稳定币,如泰达公司的 USDT、Circle 公司的 USDC 等,这些稳定币可用于数字货币交易,交易完成后也可换回法币。其结合加密货币的可编程性与法币的稳定性,本质是一种 “链上货币市场基金” 或 “有货币职能的支付工具”。
从市场表现来看,稳定币已展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截至 2025 年 5 月,过去 12 个月的稳定币的链上交易规模超过了 7.2 万亿美元,交易数量也达到了 15 亿笔。截至 2025 年 6 月 10 日,全球稳定币的市值已经超过 2500 亿美元,其中前五大稳定币币值接近 2300 亿美元。其市场头部效应显著,主要以 USDT、USDC、TUSD、BUSD 等法币支持的稳定币为主导,占据了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
稳定币的潜力还体现在其广泛的应用场景。在跨境支付领域,稳定币优势明显。传统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往往需要 5 - 7 天,而使用稳定币,资金到账时间以秒计,且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据测算,通过稳定币进行跨境支付,可缩短支付链条,减少 30% - 50% 的中介费用,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外汇点差优化效果显著,如非洲侨汇手续费可降低 60% 。这不仅提升了支付速度与透明度,还扩大了金融包容性,让中小企业能绕过代理行限制,直接参与跨境贸易。
资产代币化(RWA)也是稳定币的重要应用方向。通过区块链技术,可将高价值实体资产,如房地产、债券、绿色能源设施等,分割为可交易的数字代币,降低投资门槛,实现 7×24 小时全球流通。例如,以往参与房地产投资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如今借助稳定币与 RWA,100 元即可参与 。稳定币作为 RWA 交易的支付工具,解决了跨境支付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增强了 RWA 交易的合规性,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参与,释放资产流动性。
政策层面的积极变化,也为稳定币发展注入强心剂。2025 年 5 月,中国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 5 月 30 日刊宪正式将其立法,条例将于 8 月 1 日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 。美国参议院也于今年 6 月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推动稳定币相关立法进程 。政策的逐步完善,为稳定币的合规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与企业参与。
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稳定币市场,彰显其潜力。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希望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通过稳定币实现全球企业之间的汇兑,降低 90% 的跨境支付成本,提高效率至 10 秒钟之内 。蚂蚁集团也已启动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此外,渣打香港与安拟集团、香港电讯组建的合资公司,圆币创新科技等都在推进相关工作 。企业的积极参与,将进一步推动稳定币生态的完善与创新。
当然,稳定币发展也面临监管、技术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但综合来看,在应用场景拓展、市场规模增长、政策逐渐明朗以及企业大力推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稳定币在虚拟货币市场中展现出突出的潜力,有望成为下一个备受瞩目的币种,重塑全球金融格局。